跋山涉水抵達溫泉後,挖圍好一窟熱氣蒸騰的溫泉池,那種溫暖妥適是會讓人一試上癮的!當其他隊友忙著露營紮帳篷時,野溪達人小柏正沉醉在築野溪池的小宇宙時光──在靠近野溪溫泉露出地表處,選定方位、觀景方向,由內而外以石頭、沙、石頭三層築野溪池,再進階挖深、舖小石板,他和同行夥伴泡著溫泉、聽著溪水潺湲,享受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野溪泡湯樂……。

#溫泉國寶 150處外國人也上癮!
台灣約150處溫泉地(921地震、八八風災後目前約130餘處,其中約百餘處野溪溫泉、約30~40處已開發溫泉鄉),野溪溫泉作家、部落格「生活多寶格」版主小柏的足跡已踏遍140多處,台灣溫泉的美他最知道!

他笑著提到:「台灣從海濱到高山皆有溫泉分布,有碳酸鹽泉、硫磺泉、泥漿溫泉、海底溫泉,泉源景觀多變,且各地自然風貌也不同。帶外國朋友去爬山、泡野溪溫泉,他們都好興奮,溫泉真得是台灣寶貴資產啊!」

#溫泉鄉 隱藏版故事
他侃侃而談,其實原住民應該早就在使用溫泉了,很多深山的溫泉旁都能見到部落遺址。例如廬山溫泉早年便是賽德克族馬赫坡部落的天然浴場,據說馬赫坡女孩嫁到山下,不能每天用暖暖滑溜的溫泉洗澡,很不習慣啊!

而當年霧社事件後更有日人懷疑花岡一郎在案發前說想去泡溫泉而繞去馬赫坡,可能就是與莫那魯道討論抗日相關事宜呢!而日治時期日人為強化臺人衛生觀念,也曾發布普建公共浴室的政策,依此政策撥款興建的第一間溫泉公共浴池位於金山,舊址即為現今的金泉公共浴池呢。

#做個有Sense的溫泉旅人
小柏建議,到一般溫泉湯屋泡湯,可選擇擁有溫泉標章的店家,且於淡季前往較佳,因部分溫泉鄉過度開發使用,假日人多時泉質恐不如平日。

警光山莊是絕不失誤的優質便宜好湯選澤!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理番而深入台灣山林,興建許多警察療養所,位置佳、泉質好,二次大戰後轉為警光山莊,包括泰安、谷關、東埔、關子嶺等。

溫泉資源有限,可儘量少泡湯屋或個人湯池,更環保;從個人衛生、禮節做起,泡湯前先淨身,尊重其他使用者,也可避免業者過度使用消毒藥劑,造成惡性循環啊。

#溫泉文化觀察 台灣vs.日本
「台灣和日本一樣,溫泉密度高且種類多樣,有豐富潛力發展溫泉文化觀光。」小柏觀察到,日本溫泉文化發展成熟,較重視與自然合一的泡湯文化,享受靜心泡湯身心療癒,溫泉鄉旅館建築也低調融入環境、較有一致風格;台灣則較多未開發野溪溫泉,泡湯文化較重視感官享受,發展出各式溫泉SPA。

他認為,台灣已開發溫泉鄉旅館大多各自表述,打造峇里島、希臘風各種風格,缺少和諧的溫泉鄉氣氛。「建議可採總量管制、找出獨特風格,如新北投保留日治時期文化資產,發展出日式溫泉鄉風格;烏來結合在地原住民,發展泰雅風格溫泉鄉,各溫泉區鼓勵使用當地建材、打造在地文化特色,蘭陽湯、烏來湯、金山湯……,發展在地溫泉本色。」溫泉達人言談間帶著深深期許。

#對大地謙卑 愛護野溪溫泉
談及未開發的野溪溫泉,小柏認為台灣地震、颱風、暴雨多,都可能造成位於溪床的野溪溫泉露頭改變,因此過度開發其實是反而會是一種無謂的浪費。

「規劃野溪溫泉步道,有明確路標指引、定期維護,野溪溫泉加以管理,設置更衣、如廁空間,儘量採原始方式築池,每年有不同的池子、景觀方向,且由在地部落村里經營民宿或餐飲,回饋在地居民。」

以台東紅葉溫泉為例,他認為不需BOT引進財團或大型旅館,而是有「每年被颱風、暴雨催毀」的準備,不如在冬季時統一挖池、整理,讓遊客能享受與自然合一的泡湯樂趣。以更尊重大自然的方式,體驗野溪溫泉及台灣美麗溪谷,是多麼美好的事啊!